【实测】Kobo Forma:略大一点萤幕、翻页钮与转向功能,有换来更好的体验吗
在乐天引进所谓「国际版」的 Aura ONE 后,在价格跟国外比较起来算是优惠下,也引起众人笑说难不成 Kobo 在「清库存」,不料一语成谶 Kobo 真的推出新版的 Kobo Forma 来取代 Aura ONE,不免让 Aura ONE 使用者不是滋味,不过 Forma 到底加了什新功能,与 Aura ONE 又有哪些异同呢?重要的是就让我们来瞧瞧这款新一代的旗舰机是否能让使用者心动到想迫切升级。 Kobo Forma 甫发表时,第一眼看到时直觉的印象应是这款与 Kindle Oasis 根本有八成像,一样的的偏向正方型的外观并在一侧加上实体翻页按钮,也採用了不平整的背设计以方便抓握,看似看同在设计上仍有不少的差异。 光是尺寸 Kobo Forma 就大上了一级,採用 8 吋的 E Ink Carta 面板,解析度达到了 1440 × 1920,比 Kindle Oasis 一代的 6 吋,二代的 7 吋都大上不少,也比自家的原旗舰机 Aura ONE 的 7.8 吋大上一些。
在显示同样的内容下, Kobo Forma(右)的显示内容真的只有多 Aura ONE(左)那幺一点。
从日本官方网来看,Kobo Forma 一上架 Aura ONE 就下架的态势,Forma 应是取代 Aura ONE 的最高阶旗舰机种了(在美国 Aura ONE 则未下架仍持续贩售),除了造型外两代旗舰机型在规格上有以下几点差异。

Forma 与 Aura ONE 的规格升级其实有限但价格高了不少
很明显的 Forma 在价位上是有许提昇,主因可能在于那个动作感测器与额外的按钮结构成本吧。有趣的是查询了一下,Forma 与 Aura ONE 在电池容量上都是 1200 mAh,但 Forma 尺寸略增下重量居然还变轻了。
日规版的 Forma 容量为 32GB,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版本,由于漫画书与语系的关係,日版 Kobo 在先前已推出过 32GB 版的 Limited 限量机型,此次不再区分两版,不过售价却升了一级,虽然如此开卖后 Forma 的市场反应似意外的热烈,开卖不到一週就断货,直到目前网页仍挂着预约贩售的字样,看来有大尺寸、有实体翻页钮看来打中了许多消费者心中的需求。

不知是供货量小还是市场反应极佳,Kobo Forma 至完稿前都处于断货的状况。(更新:才刚上完稿几小时,Forma 居然恢复供货了!)
质感等级稍弱于 Aura ONE可能是拿惯了 Aura ONE,拿到 Forma 拆箱手持时第一个感觉真的是「变轻了」,虽然只少了 33 公克但还是可以明显感受其瘦身有成,陆续把帐号登入开始实测看书的感觉后手持的问题开始浮现。
Forma 採用非对称式的左右结构,在配有按钮的一边加厚重心侧挪,以利于单手持握,可能长期习惯了握持长方型结构的机型(如手机、平板都是长方型结构),重心与力矩是由上面往下压,而 Forma 这个偏正方型结构的重心力矩向侧边下压的力道会比以往明显,加上 Foma 后方止滑的压纹浅于 Aura ONE,使用者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并找出称手的持握方法。

置于侧边的电源/唤醒钮并整合了充电指示灯。
不若 Aura ONE 把电源钮置于后方,并以大大以蓝色橡胶方便办识,Forma 把电源改放在翻页钮旁的侧边,并同时在按钮暗藏小小的白色 LED 指示灯来显示充电状况(按钮的样子有没有很像 Kindle Oasis ),指示灯在这也表示 Froma 没了如 Aura ONE 正面隐藏示的红蓝双色指示灯。

不得不说,Aura ONE 的隐藏式指示灯质感甚佳,Forma 没有延续这个造型很可惜。
这个配置于侧边主按钮不得不说其按压的回馈感「若有似无」,让人常搞不清楚到底按下了没,加上 Forma 也拿掉了光源侦测自动调整背光的功能,这些缩减都让人不禁怀疑起这台真的是用来取代 Aura ONE 的旗舰机型。

可能置于侧边的电源/唤醒按钮容易误触,Forma 唤醒时多加上了滑动解锁后才能使用,这个机制目前是 Forma 独有。
Forma 最大的卖点莫过于实体翻页钮了,翻页钮主要是为了增添阅读的便利性,除了预设直立模式(Portrait)上方按键为上一页与下方键为下一页外,也可以视个人持握习惯设定为反向,无论是左翻书(横排书)或右翻书(直排书)都不会有问题。若为横置模式(Landscape)就更为明确,全视看是左翻书(横排书)或右翻书(直排书)来决定左右键为上一下或下一页。

至于翻页钮的按压感由于是实体按钮,至使用上自然比较明确,不过个人觉得键程过浅不够明快,算是不满意但可接受的範围内。至于 Kobo 先前新版韧体添加的长按可快速翻页的功能也可以在实体翻页钮上使用无碍。
为了配合左手或右手持握,也首次在阅读器加上了动态感测器,用以侦测阅读的方向,会随着转动阅读器而变换,呈现内容也会重新排版来调整,除了长宽变化的段落调整外,不同格式的内容也不有着不同的转换呈现,以文字为主的书藉来说就是段落长度的变换,但如果是图书式的 ePub 书(如漫画、图片书),漫画的跨页效果不错,但那种重视编排,把纸本书藉原封不动转成图档搬上来的书,就是一种另类的折磨,在直立模式已很惨了,在横置模式更是完全无法阅读。
Kepub 格式文字电子书翻页与页面翻转速度较佳。
Kepub 格式的漫画书在翻页与页面翻转速度明显受限于处理器与储存记忆体的速度拖累,表现明显变慢。

横置模式下漫画电子书会自动以双页呈现
至于 PDF 档在横置模式则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直拉是单页显示,横置则会变换成半页显示,按压下一下则是跳转下半页,算是有考量到 PDF 无法调整字级而做的最佳化。但漫画压缩档 CBZ、CBR,在横置模式还是会维持单页式,也不会如同 PDF 变成放大的半页的阅读模式。
萤幕翻转的功能可透过萤幕中的设定功能来开启萤幕转动的相关设定,除了自动转动(Auto rotate),还有限定直立与限定横置模式共三种,这样的锁定模式可以避免当你侧身在沙发或横躺在床上看书时,应把页面翻转到横置模式上,算是有考虑到需求。不过锁定只能限定直立与横置二选一,不能单一选择锁定在单一特定的方向上。

Forma 可针对使用状况来锁定萤幕方向。
实测这个感测器会发现它会如同一般手机或平板的反应那幺快速,由于 E-INK 面板的载具本就不是强调反应速度,而是强调省电与阅读的舒适性,我想使用者也会不得不接受这点。这个一方面也是受限于阅读器的处理器效能与读取速度并没那幺快的限制,从下方文字书与漫画书的翻页与旋转速度就可以看出来。
翻转的内容版面的与考量上似乎有点不够週全,像是首页(Home)或其他各个设定、My Books、Kobo Stoe 等页面中只限定在直立模式的显示,是没有横置的显示页面,总觉这个功能似乎只做了一半,如果你在横置模式下看书,跳出来换书就要把阅读器翻成直立,选完再翻回横置模式。
有趣的是,在横置模式下直接点按 Reading settings 却是可出现横式的阅读设定,但透过左上角选单来选择,则会变成直式的。嗯⋯⋯这些考虑不完全的机制应会让使用者不断地转动阅读器吧。
Kobo Forma 与 Kobo Aura ONE 的翻页速度基本是相同的
特别的韧体版本Kobo 一系列的电子阅读器大多享有共同的版号与软体功能(除非是硬体限制,如光源侦测需要额外感测器),而 Forma 到目前为止的韧体版本却有于其他阅读器(4.11.11982;为 2018 年 11 月 06 日的版本,同时间其他阅读器则停留在 4.10.1165),这个版本也有一些功能有所变化,除了实体翻页钮的设定与前面提到的滑动解锁外,还加了显示或隐藏页首(Show title)与页尾(Show footer)的设定功能。
虽然以前也可透过一些修改叫出此一功能,不过由官方加入,并可分开设定还是省了不少事,况且可分开设定可是灵活多了。透过隐藏页首页尾的功能,将可以视需求做调整设定,释放出更多显示内容的空间,推测这些修改之后应也会在其他阅读器的版本上见到。
其实除了面版尺寸微升,拿掉了光源感测器,增加了实体翻页钮与动作感测器外,其实 Forma 骨子里根本就跟 Aura ONE 差不多,就连处理器都是同一颗,因此处理速度与翻面速度基本上完全相同(多了那 0.2 吋并没拖累多少),显示效果也差不了多少,电池容量相同、也一样全机防水。
在使用过后,若撇除按键的因素,个人觉得 Aura ONE 在手感与质感上还是优于 Forma 的,现有的 Aura ONE 使用者除为了追求实体翻页钮,其实没有非常必要换机。不过 Forma 还是在部分细节做了改善,没了 Aura ONE 触控偏移的问题,触控点选的反应与画线的反应变快精準,从侧边滑动调整光源亮度也不会乱跳,先前网传 Aura ONE 这偏移问题来自硬体可能无法以软体修正,从 Aura ONE 迟迟没解决这问题,Forma 使用至今没有发生这状况来看,或许真是如此。

不知是不是为了增加反应改变了运算方式,Forma 萤幕残留的发生频率似乎变高,特别在阅读时开启设定选单后,右上角「X」符号的残留率几乎百分之百(更新:Kobo 之后释出了新版韧体,设定后会强制全页更新,这个问题就消失了)。
由于手中有两台相近规格主机,若只能留下一台会选择哪一台?或是说会带哪一台出门呢?我的选择可能会是 Forma 吧,毕竟轻了点、多了按键还是有它的便利性。最后不得不说 Forma 的独特造型还是颇吸睛,可以满足一部分的虚荣(笑)。
同厂加映:原厂皮套
由于个人在使用电子阅读器一向是随手丢进出门的背包中,加上阅读时总是信手摆随手放,若是不加上保护总是担心不小心就把萤幕表面给刮花,或不小心给砸了,因此买个保护套早是习惯了。

看看 Aura ONE 皮套上满满的伤痕,使用习惯不良的人能不加上一层保护吗?
另外,会使用保护殻的另一个理由是,Kobo 的阅读器基本上都支援磁力启用与关闭,透过翻开启用阖上中止的机制更有书藉阅读的感觉,使用上也更为便利。而个人手上的刚好都是原厂的皮套,也顺便比较一下。
Forma 加入新的横置模式,Forma 的原厂皮套也加入新的模式以方便横置与直立摆放,而以直立的角度来说,其角度低于 Aure ONE,这个角度比起 Aura ONE 更利于阅读。

Forma 皮套在直立模式下倾斜角度较低,个人觉得较利于阅读
不过就质感来说,如同主机一般,Aura ONE 的皮套质感也略胜于 Forma 的原厂皮套,特别是表皮的质感与花纹 Aura ONE 皮套的触感真的是好多了。
另外,由于 Forma 利用电源钮唤醒主机时,多加了一个滑动解锁的机制,如果是用磁力唤醒则是会省略这个过程,使用流程会更顺畅,可能会有使用者因为这部分机制而购入相关的保护套吧。
附录:字型的选择Kobo Forma 如同全系列产品,尚未有中文界面与完整的中文字型,要完整阅读不缺字很简单,只要把,把 TTF 或 OTF 格式的字型档放进去就行了。作法很简单,在 Kobo 阅读器根目录下新增一个名为「fonts」的资料夹后,再把字型档丢进入即可以在选单中使用新字型阅读即可。
不过 Kobo 对 OTF 字型的支援度不尽理想(以思源字体来说要下载 SubsetOTF 才不会造成当机),TTF 则相对单纯许多,建议用的话多用 TTF 格式的字体可以避免一些麻烦事。
相对于新增字体,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且没有版权问题字型反而是件更麻烦的事情,特别是在阅读中文特有的直排书上。若是不合用就会出标点符号没跟着转直排与下方字体被裁切的问题。
在 Kobo 使用没有问题最好符合以下几个要件。
1.开源的免费字型(避免版权问题)
2.TTF 格式
3.最好是等寛字(中文直排出错率低)
4.标点符号直排不错乱、不被切字
在反覆交叉许多字型后,个人有几个字体还算符合,列表于下:
黑体与明体之外,很多人可能会想询问那有没有可用楷体呢?目前个人还没找到合用的开源字体,若是找到更合用的字型也欢迎大家补遗。
以上的字体是用于内容中,至于选单中的缺漏字问题,也有网友找出解决的方式,并提供相关的字型下载,在这就不赘述,可至该网友的部落格观看。
玩家限定: 字体粗细微调虽然上述字体大多有提供多种字体粗细可供调整,不过应有人觉得粗的太粗,细的太细,若是你龟毛如此,那幺可透过利用修改主机中的设定来打开内建字体才有的字型进阶设定(Advanced)来调整精细。不过这中牵涉到许多较进阶的修改,若是本身不擅长软体修改的话最好就不要尝试。(此时就很羡慕 Readmoo mooInk 中的对比调整功能了,除了字体外还能增图片的对比)
注意:以下涉及轫体修改,可能会造成主机无法开机或保固失效
在国外电子书一直都有特定的讨论群组来讨论各种使用方式,在 Mobileread 中也一个专属 Kobo 的讨论群组 ,最多人观看的就属「Index to the Metazoa firmware patches」这个条目,这是基于一位名叫 Metazoa 的网友最先释出的轫体修改所延伸的一系列微调。
其微调的项目多着重一些字型、版面的微调等,有些真的是非常细微的变化,对版面不敏感的搞不好还感受不出来差异。其运作方式是透过修改设定值再包入原本的轫体重刷来修改,因此轫体版本要完全对应目前使用的版本,不然可能会产生问题。也因此打算刷轫体的人最有排除问题的能力,不然还是不要轻易尝试。
流程概述如下:
- 下载与你现今 Kobo eReader 相符的 kobopatch 版本,并解压缩下载相同版本的系统轫体,不要解压缩直接丢入 kobopatch 解压缩后的「src」资料夹下用文字编辑器编辑「src」下的 ..YAML 档(建议不要使用 Windows 内建的记事本)来编修启用要开启的功能。视需求编修要启用的机制执行 kobopatch.bat(Windows)或 kobopatch.sh(Mac)来封装修改档案成功后再把封装好的档案丢到阅读器中来启用覆盖
故意不写得太详细原因在于,希望要执行有基本的问题解决能力,也能自行找出需要应用的方法。若是成功打开「Freedom to advanced fonts control」(开启字型进阶控制功能)后,原本限定内建在里面的英文字型才有的调整功能就被释放出了,所有字型后面见到「 Advanced」的字样,点进去就可以来微调字型显示的粗细了(Weight)

这系列除了字体的粗细调整外,还有许多版面调整的机制,如调整页首页尾的高度等,这些就留给玩家们自己去挖掘了。

左侧为原始粗细的字体,右则为为加粗过的字体,加粗过后更利于阅读。
上一篇:【实测】iPhoneXSMax开箱!智慧HDR、一键编辑景深
下一篇:【实测】Kobo Glo HD-终于有款可用线上书城买正体中文电子书的 E In